掃二維碼與項目經理溝通
我們在微信上24小時期待你的聲音
解答本文疑問/TPM咨詢/5S、6S、現場管理咨詢/精益生產管理咨詢/互聯網交流
綜觀國內各行各業的大小企業,凡產品加工的重要、關鍵設備,幾乎都是進口的。還有不少產品,企業沒有自主知識產權,完全依賴國外設計。赫赫有名的大企業集團,有品牌、有完善的營銷網絡,卻沒有核心技術,這就是不少中國企業的苦惱。中國加入WTO,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環境中,企業雖然有一個全球采購、擇優組合的良好環境,產品的配件不必全部自己生產,但由于缺乏核心技術,勢必限制了企業的市場應變和利潤空間,從而降低了企業的競爭努力。筆者曾在深圳的一家叫做凱中電器有限公司的民營企業講課和調研,發現這家以電機整流子為其主導產品的企業,生產著幾百個品種的微電機整流子,產值幾個億,產品為國內外著名的企業配套。廠里80%的設備是改造、自制的。有些設備已經過幾代的改造,由半手工生產轉成機器生產,又逐漸聯結起來,形成生產線的雛形。這是個真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。有一天,這個企業不僅能夠生產整流子,而且能輸出生產整流子的成套設備。這樣的企業在我們國內雖然很少,但在逐漸增加著。原來沒有自主產權和專利的產品逐漸有了自己的專利。
總體而言,目前國內不乏一流的制造業,但卻仍然缺乏制造業的母業或者孵化器。國外先進設備的制造商所持有的策略是:"讓發展中國家正在使用的設備壽終正寢,讓自己即將淘汰的設備取而代之,自己則不斷推陳出新。"韓國20世紀50年代工業落后,不斷從西方引進先進設備,但絕不停留在引進上,他們走的是一條追趕、超越之路。入世之后,中國企業要學會在引進、利用設備發展自己制造業的基礎上,通過對設備的解剖、測繪、研究、改造,研發自己的設備,走出一條"引進-改造-超越"之路。
我們在微信上24小時期待你的聲音
解答本文疑問/TPM咨詢/5S、6S、現場管理咨詢/精益生產管理咨詢/互聯網交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