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何系統都可以想象成由一連串的環構成,環環相扣,整個系統的強度就取決于其中最弱的一環。相同的道理,也可以將企業視為一條鏈條,其中的每一個部門都是鏈條的一環。如果企業想要達成預期的目標,必須從最弱的環節——瓶頸或約束的環節大力改進,才可能得到顯著的成效。換句話說,哪個環節約束著企業達成目標,就應該從客服這約束環節來進行改革。
以色列物理學家埃利亞胡郭亞博士創立了一種基于"約束”的管理方法,命名為約束管理或制約法。1984年埃利亞胡郭亞博士出版了第一本以
小說體寫成的TOC專注《目標》,描述了一位廠長應用約束理論,使工廠在短時間內轉虧為盈的故事。
TOC包括下列層次:
1、理論核心層
包括TOC關于企業的目標、衡量標準、"約束”概念、管理原則等。
2、管理技術層
TOC不僅將其早期發展階段中的生產與控制系統DBR繼承下來,應用于生產制造環境,并且發展形成了一套思維流程,關鍵鏈理論,可以廣泛地應用于組織、企業,甚至個人,以有效地識別并消除實現目標過程中的"約束”。這套流程按照邏輯順序,系統地回答了以下三個在任何改進過程中都必然提出的問題:改進什么?改成什么樣子?怎樣使改進得意實現?
3、基礎工具層
TOC注重日常管理的順利開展,視其為成功消除實現目標過程中的"約束”的必備條件和基礎工作。在這方面,TOC與其他管理理論思想相互支持、融會貫通。例如,如何有效溝通,如何雙贏地解決沖突,如何搞好團隊協作,如何持續改進等。
4、應用實踐層
TOC自出現以來,在很多企業中得到實際應用,其中不乏福特公司等名列全球500強的企業。這些企業通過具體實踐,總結出了各自應用領域的具有創新性的實證方案。這些領域涉及企業戰略方向的設定、生產、設備、產品銷售、項目管理等。
5、支撐環境層
以TOC為管理思想內涵的管理軟件,已經在西方國家得到較廣泛的應用。軟/硬件、業務數據與企業管理人員的經驗相結合,成為TOC管理思想得意落實的支撐環境。
生產系統的各道工序以設備為載體,可以看成是一條首尾相連的鏈。系統的總效率由瓶頸設備決定。解決系統效率的TOC方法按照以下邏輯工作:
1、尋找系統中的瓶頸工序設備。
2、優化瓶頸工序設備效率。
3、根據瓶頸工序效率,配置其他工序設備能力或工作計劃。
4、改善重點放在瓶頸工序,知道它不再成為制約。
5、目標轉向其他最大制約的工序。
這一思路再一次與帕累托的20/80分布律及系統工程中的木桶效應相吻合。在企業里,設備系統可能成為約束;在設備系統中,某臺機器可能又成為約束;設備維修系統,可能備件子系統成為關鍵環節。諸如此類的問題,TOC可以引導維修管理和策略朝著正確的方向推進。